一文读懂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9-10-05 来源:微LINK化工 阅读:19731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与一国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化工产业由于规模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本技术密集、带动作用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等特征,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化工产业存在结构不优、技术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环保压力大、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今天我们从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开始,探讨一下我国应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化工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国际化工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化工产业格局:向亚太地区集中

近年来,全球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35340亿欧元,近10年年均增速超过10%。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表现抢眼,2015年中国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球比重高达39.9%,是2005年(11.6%)的3倍多,超过后面9个国家销售额的总和,是北美地区和欧盟市场销售额的总和。

与之相对应,欧盟逐渐丧失了在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排名中的最高位置。2005—2015年,欧盟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球比重从28.2%降低至14.7%,下降了13.5个百分点。北美地区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球比重从25.3%降低至16.5%,下降了8.8个百分点。展望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化工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但欧洲化学工业仍然是引领者,且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

(二)化工产业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发展主流

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出台了很多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环境执法力度也在逐步提高,化工企业需要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的技术,加强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尽可能地发展环保型产品,实现清洁生产,并在节约能源和资源方面,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原材料消耗;配备废水、废气、废固处理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增加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可以说,“绿色化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潮流。

(三)企业空间布局:上下游一体化和园区化步伐加快

国外的石化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产生了集聚规模效应,到达了高质量发展水平。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日本东京湾、韩国沿海港口地区、德国的莱茵河畔等,都是通过集中投资、一体化经营,最大程度地共享原料供应,降低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在高油价时代的竞争力。

比如,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位于欧洲的中心,毗邻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地处公路、铁路、水路的交通枢纽处,是无与伦比的货物储存与分配中心。化工区内的企业虽然归属不同的投资者,但企业之间依靠规范的运作机制,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即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与之对比,我国化工产业的问题和差距比较明显。

一是创新重视不够。

国外化工企业普遍把研发创新能力看作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专利水平,并积极构建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创新体系。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2015年欧美发达国家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在1.7%左右,日本更是高达4%,而中国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较低,仅为0.8%。

从专利申请量看,中国化工企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但发明专利中跨国公司占比明显高于中国本土企业,且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大多分布在下游的炼制和化工领域,而中国本土企业大多分布在油气开发等上游领域,在专利实施率和转化率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二是竞争优势不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整体规模快速壮大,但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人均收入等方面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人均收入、人均利润等部分指标上我国部分企业不足全球领先企业的1/10。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国化工产业必须要下大力气补齐的短板。

三是一体化程度不高。

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都贯穿了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如德国巴斯夫的一体化理念诞生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一体化基地,之后该理念不断完善,并推广到其位于南京和马来西亚的一体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公司90%以上的化工生产、炼油和天然气生产都实现了一体化。而国内化工企业一体化程度亟待提升,部分化工园区产业门类混杂,化工企业毗邻食品企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化工园区虽然都是化工企业,但彼此之间产品没有关联。

四是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突出生态环保导向,推进绿色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资源能源消耗总量高,“三废”排放量大,特别是石化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高,近年来占工业源VOCs排放量的比重超过40%,成为VOCs治理的重点行业。

此外,由于石化行业原料种类多、工艺路线长,产生的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造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安全环保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环保意识薄弱,投入不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突出。

二、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发达国家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通过提高环保标准,迫使行业从基础型、高污染逐步向清洁型、高技术含量转变。

比如,二战以后,美国工业发展导致大气及水体污染严重。由此,美国开启了污染防治进程,通过建立监管机构、提高技术标准水平、采用经济激励、调动公众参与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英国治理大气污染也是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制定严格标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扩大清洁燃料使用等综合治理,才最终取得成功。需要指出的是,英国更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努力。

(二)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化工产业健康运行

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法律手段,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促进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如英国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从早期的《烟尘禁止法案》(1821)、《德比法案》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清洁空气法案I》(1956)、《清洁空气法案II》(1968)、《污染控制方案》(1974)等,连续出台了多个法案促进重化工业转型升级和污染治理,给公众和企业明确的预期。

德国制定了《联邦污染防治法》作为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大法,与《联邦防泄漏法》《消防法》《联邦污染防护条例》《处理有害物质的特殊规定》以及欧盟《塞维索II准则》等共同构成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对化工企业从规划、建设、运行直至废弃物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统一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可有效避免法规不一、标准不一、政令不一的问题,并给与企业一个透明的、公平公正的预期,有利于政府部门协调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的安全、健康、环保、消防、设备等工作的监管,也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三)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的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行业自律、公众和行业协会参与等对化工产业升级的作用。德国北威州鲁尔地区及其所辖的科隆市附近,就有覆盖联邦(全德国)的原材料与化工同业公会、科隆化工联盟、化工合作网等多个行业性组织在发挥作用。行业自律组织的高度发达,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在安全技术研发推广、安全管理及行业自律监督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也为化学工业提供了前沿的技术研发和高素质的人才基础,确保了德国化学工业的长期安全、健康和高品质发展。在应急救援方面,德国重视民间救灾力量的培育。

如德国联邦国民灾难救援总署(THW)在全国设有668个基层国民灾难技术救援组织,共有8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其中99%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和救援工作的志愿者。

以志愿者补充救援力量,可使政府部门节省大量运行开支费用,从而可将资金用于技术装备的提高上。另外,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使得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对政府的认同得到明显提升。德国巴斯夫消防队在德国化学工业协会及政府建立的“运输事故信息和应急响应系统”(TUIS)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可为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提供电话指导、现场指导及现场协助三个级别的应急响应支持。

(四)以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消除公众顾虑

在20世纪80—90年代,德国化工企业也和目前中国化工企业一样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人们“谈化色变”,恨不得将化工企业“一关了之”。但通过长期坚持安全环保标准和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德国化工产业最终取得了全社会的信任。

如,巴斯夫始终秉持“将经济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范围的大型生产基地周边设立社区咨询委员会(CAP),在生产基地管理层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了一个开放而坦诚的对话平台,做到与周边邻居的定期主动沟通。

三、对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加快推动化工企业入园发展,实现上下游一体化

化工园区要形成综合竞争力,必须重视内部一体化发展,增强成本意识,尽量形成产品原料互供,将各个工厂用管道相互连接,形成增值链。要充分考虑利用化学工艺流程所产生的能量转换为蒸汽,为其他工厂的生产流程提供能量,推动生产、能源、废物流通、物流以及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优。

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准入、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做好园区的规划选址和企业布局,严格园区内化工企业安全准入,加强园区一体化监管,推动园区与社会协调发展。要建立“责任明确、管理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园区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促进园区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二)通过标准、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和公众预期,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国外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被社会“误解”的过程,但通过长期坚持安全环保标准和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最终取得了全社会的信任。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要重视通过环保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减量、达标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化工产业仍处于项目集中上马的快速发展阶段,与公众的沟通还停留在粗放、无序的阶段。要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做法,重点在项目规划设计、选址、施工和生产运营全过程中与公众特别是周边社区居民顺畅沟通,邀请主流媒体、公众等参加企业咨询委员会,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三)鼓励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增强产业发展持久动力

当前国内较先进的大型石化园区项目大多以引进技术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技术数量不多。而一些小化工园区更是成为了落后产能的集聚地。区域研发投入和科技人员比例与国外园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以德国路德维希港巴斯夫化工园区为例,园区内共有员工3.2万多人,其中研发人员有5000多人,占总人数近16%。而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园区如南京化工区,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也仅为10%。可见,我国化工产业仍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议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着力组织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通过提升园区项目入园门槛,优先选择有自主创新技术、产品能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同时,加快园区创新载体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加速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完善市场化机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国外一般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化工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发挥协会作用、建立市场化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同业公会制度等,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生产、绿色升级的积极性。

如德国建立国家安全监察和工伤保险同业公会监察的双轨制模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仍处于制度建设初期,工伤保险杠杆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两条腿”走路的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政府主导色彩较浓,企业尚没有从被动应付检查模式向主动自主管理模式转变,工伤保险杠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还有很大作用空间。应积极推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社团组织、化工企业、化工园区联合建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优化的关系网络、技术联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展行业自律监督。


关键词:国外 化工产品 转型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