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报】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03 来源:中国化工报 阅读:14436

编者按 石油和化工行业领袖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理事会年会到今年已经走过整整15年。今年我们把“论道”的主题继续选定为高质量发展,因为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在上周举行的2019石油和化工行业领袖峰会上,中国化工报社社长、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学军作了题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报告,结合今年报社产业智库开始常态化运行的情况,尤其是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将报社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研究和思考系统地梳理出来,与业界共同分享与探讨。今天以智库研报的形式刊发该份报告的全文,以期在行业内引发更大范围的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行业发展有“四喜”有“四忧”

中国化工报社产业智库建设起步于2014年4月。当年我们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签约成立了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时隔不到一年,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支持鼓励包括中央重点新闻单位在内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国家政策的东风,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行业高端智库的信心与决心。几年来,行业智库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初步实现了“三个落地”。

一是组织机构落地。智库专家顾问体系进一步完善充实,目前包括两院院士、政府部门领导、高校科研机构人员、协会专家、企业家等智库专家已近百人。今年1月,报社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中心,拿出10人编制,专题从事高端智库建设。

二是业务方向落地。重点针对全局性、区域性、专业性、紧迫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报社先后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染料、农药及中间体绿色发展研究,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化企搬迁研究等。

三是成果落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智库专家与调研组成员一道,用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用双脚踩出、双手绘就了一批有高度、有深度、贴近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质量调研报告。

今年,报社围绕行业制定“十四五”规划,统筹报社内外智力资源,布局开展了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协同发展专题调研、新疆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主题调研、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长江经济带染料及中间体产业调研等一系列产业调研活动。虽然这些调研活动的最终成果还没有出来,但从实地调研和闭门征求意见掌握的情况看,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可谓成就可喜、问题堪忧。

从成绩方面说,第一,园区化、基地化发展已深入到全国。不论是东部沿海的炼化基地,还是西部边陲的煤化工园区,园区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比如东部沿海的炼化一体化基地、“金三角”区域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西北地区的电石法氯碱工业、滇黔川鄂的磷化工产业、内蒙古和河南的天然碱纯碱工业等,都经过长期的市场筛选,在多种技术路线、多个竞争区域中最终脱颖而出,确立了行业和市场主导地位。

第二,行业内各细分领域都出现了一批龙头和标杆企业。经过市场持续地大浪淘沙和优胜劣汰,尤其是经过随着近几年被称为“风暴”的安全环保整治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后生产力大面积出清,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趁势做大变强,一些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单项冠军”和“全能冠军”。应该说,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一定的过人之处。与此相对应,业内很多的企业家,都有着过人的抗压能力和行业洞察力,也很有情怀、激情未老。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全社会敬重。

第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行动自觉。调研交流中发现,现在的企业无论自身的能力如何、条件怎么样,都把科技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永续发展之本。中美贸易战更是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关键时候还得拼实力,有实力最安全、最可靠。而实力的核心要素,就是技术与人才。

第四,安全环保意识和投入达到空前水平。调研中,我们发现能预见和领先于时代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几年行业安全环保意识快速提高,安全环保投入大幅提升,有着强烈的环境和政策倒逼色彩。不论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应变,时代确实变了。安全环保的高标准、严要求再也不可能返回到过去,这一点业界已经有了高度共识,并据此对企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针进行了重新标定。

在看到行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毕竟我们存在的问题、难题和困难依然很多。

第一,结构不均衡,先进生产力占比还是太低。大量的走访调研后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化工行业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紧迫的问题还是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二八”现象非常突出。好的企业和园区各方面都很优秀,已经行走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道路上,成功转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总数占比还是偏低;多数企业和园区短板制约突出,很难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转型升级。这一结构性矛盾,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改革的出路就在于壮大扩充先进生产力、压缩落后生产力,压缩应以提升为主、淘汰为辅,让高质量发展演绎成一部“协作曲”,而不是“独角戏”。

第二,对于全国的化工园区而言,整体布局“散、小、乱、同质化”的现象仍然突出,不利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和做大做强。近20年来,全国各地大干快上建设园区,目前全国已建成670多个(工信部统计,另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为800多个)化工类园区。比如我们刚刚调研的鄂尔多斯,其煤基能源化工类园区总数就在15个以上,且几乎都是依托镇子而建,除了城区每个旗县都有园区分布,且普遍规模小,多数园区仅有两三家企业。因此,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需要引起行业内外高度关注。在持续的安全环保风暴下,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继连续多年的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化工园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走向前台。在此我们提醒转型搬迁的相关企业:“搬迁有风险,选园要谨慎。”

第三,中小化工企业尤其难。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仍然很多,技术创新、安全环保、融资、“走出去”等各方面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是很难一一破解的,行业企业间的协同与联合才是出路。但我们发现,目前各行各业的同行企业之间以及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应有的融合和协同机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普遍存在,这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极为不利且危险的。

第四,行业发展的公共关系环境有恶化趋势,值得警惕。众所周知,PX事件引发的邻避效应阴霾尚未散去,天嘉宜事故给产业发展再添新堵:“一人有病全家吃药”、应接不暇的各种检查、审批事项没有终点的漫长等待,甚至个别地方鼓励支持建设“无化区”等。可以说,这是行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关系危机,需要我们警惕,需要我们反思,需要我们努力。

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世界性变革

我们认为,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一场世界性变革,非哪一国所独有,但中国更加迫切。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论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目标导向、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现实状况等多因素叠加,给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征程下半程的中国提出的新时代重大发展命题。

为什么高质量发展会在此时走向历史的前台?如果不透彻地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确立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高度和行动自觉。在我们看来,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都很重要,需要协同看待。

从内因来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36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转移,为中国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赋能,追求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毫无疑问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外因来看,高质量发展已形成全球共振。在我们看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不是一个孤立性事件,而是世界潮流使然,是裹挟在一个大的系统、一种大的趋势下顺势而为的行动自觉。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反映到产业经济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战略,在经过数十年实业空心化的试错后,正在向实业立国的正途回归,并试图重新夺取基础工业、先进制造业的世界领导权。与此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人工智能新的阵地战场,都在竭尽全力拼抢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先机和前沿阵地。我们梳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近年来提出的“治国方略”,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方向,如右表所示。

在我们倡导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整个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同样在谋求更高质量的跨越。当前,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竞争和博弈空前加剧,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普遍重要性。

从石油和化工行业来看,在全球战略转型的新形势下,围绕产业升级和布局未来的竞逐已如火如荼。巴斯夫2018年11月发布了全新的企业战略,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明确新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实现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增长,在实现高于全球化工生产水平的销售额和销售增速的同时,要使利润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每股股息逐年有所增加,并在实现利润增长的同时,维持碳排放总量不变等。

针对全球化工产业寡头化以及终端化学品产业越来越专业化、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发展趋势,美国两大化工巨头陶氏和杜邦在酝酿筹备近2年后,于2017年8月成功完成对等合并,整合为“陶氏杜邦”。新的巨无霸随即按照专业化、模块化的原则被拆分为农业、材料科学、特种产品3个部门,他们各自均将拥有明确的专注点、适当的资本结构、明晰的投资理念、规模优势以及在创新方面的专注性投资,以更好地向客户提供卓越的整体解决方案。

看得出来,不论是国家间,还是石化龙头企业间;不论是迭代升级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是抢占布局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其实都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形势更加迫切。如果说西方的高质量发展仅仅是一种锦上添花,由好力争更好;那么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则是一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艰险闯关,不进则退,生死攸关。这就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面临的形势。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实践,其中一个支点也是向世界看、向先进者学。尤其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石化产业得以无缝接驳世界石化市场,国内产业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到了当下,很多业内人士可能会乐观地说,我们已经不需要再向外看、向外学,或者说中国石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已经颇有成就,向外看、向外学已经不再那么紧迫。与此恰恰相反,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和石化行业当前更加需要开启向外看、向优秀者学的高潮,不这样则不足以彻底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轨道、实现强国强业的梦想。

在此,我们旗帜鲜明地主张,全行业要在保持并持续扩大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更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系统地研究学习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要全面对标美国石化产业,加快比学赶超进程,让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少走弯路、少出现失误。

高质量发展闯关时不我待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是有时机窗口和时间成本的,时不我待、迫在眉睫。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闯关,我们提出如下倡议或主张:

一、着眼于全球市场和国际竞争,高度重视中国石化产业链的完整性。一个产业能否长盛不衰,不仅取决于微观的企业是否持续创新引领,更取决于产业整体能否链条丰富、完整而稳固,形成良好的产业“森林”和“生态”。

近年来,受制于国内制造成本持续攀升,纺织、服装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形成向海外外迁之势。受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影响,中国的石化产业会否出现企业群体性外迁、导致链条断裂的局面,至少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相关防范预案。为此,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础产业的“强基工程”,尤其应进一步显著降低制度性成本,保持和强化中国基础石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性价比洼地的优势;要重视产业的补链和增链工程,丰富中国石化产业的层次、增强产业的厚重感、提升产业投资的黏性;要加快突破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升级面临的卡脖子环节,能稳固占领制高点是夯实产业链最大的底气所在。

二、着眼于产业科学布局,产业与区域的协同势在必行。如前所述,目前全国的化工园区整体布局存在“散、小、乱、同质化”的现象,这其实就是一个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产业到底是离散好还是协同好,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异,但当前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一跃,产业协同就成为了唯一出路。

要实现好的协同和科学布局,重在因地制宜。当前中国以东部沿海为中心的油头炼化产业、以“金三角”为中心的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以特定化学矿资源产地为依托的深加工产业,大的产业区域布局已经成形。但每一片的区域内部,重复布局、产业雷同的现象还很普遍。我们认为,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作指引,但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科学主义而不是平均主义,必须尊重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注重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形成经济与社会、产业与区域、基础园区与特色园区等多层次的科学布局和协同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化工园区化高质量布局和发展面临的困局,我们通过调研首次提出了“产城平衡模型”,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个区域内产业应龙头引领、滚动开发,按节奏、分步骤推进的主张,而不是像撒胡椒面似的多点布局、四面开花。“产城平衡模型”的支点在于两个“平衡”,一个平衡是园区的规模与其依托的城市高度相关;另一个平衡是园区的地理布局与城市的发展层次高度相关。该理论模型适用于化工园区的选址和规模上限测定,也适用于对一个区域内既有的化工园区做潜力测评参考,能科学地指引我们找出产业的龙头,率先突破。

进一步引申我们还不难得出,一味追求化工园区远离区域中心、物流通道、资源产地的布局也是不科学的,长此以往付出的不仅是重复物流的成本,其能耗、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的代价和风险也是显增的。总之而言,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其中的一个精髓就是要把握好“度”,不极端、不偏激,科学至上、实事求是。

三、着眼于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产业全球布局正逢其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推进,为中国产业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在这方面,我们提倡学习在对外投资上开放的日本,而不是日渐走向封闭保守的美国。

中国是全球产业体系最全、唯一横跨高中低所有产业层级的国家,这是中国独特国情所决定的,但也日益显露出其隐患问题。因此,在我们全力攻坚产业高端化升级的同时,要准备好让渡一部分中低端产业发展的权益,通过产业转移将相当一部分基础产业转移到海外,实现全球布局、全球共建、全球共享。

在走出去方面,万华化学、玲珑轮胎、新安化工等很多化工企业已有所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心得心法,值得行业学习借鉴。

四、着眼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不可削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将这一方针落实到石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和信仰市场,确立市场思维、规律、规则的主导地位,又要提升产业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水平,将制度优越性更充分地激发出来。集中各方面优势,突破体制、机制、技术等各种制约,优先解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我们十分期待而且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乐见其成。

五、着眼于长治久安,安全环保的理念还需要升华。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本质安全、本质环保,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好基铺好路,首先有赖于行政管理理念和体制的重大革新,出了事故就来一次运动式的突击督查和集中关停不是一个好的思路,是一种极度被动的工作法。

我们主张,抓本质问题、抓主要矛盾、抓基础工程才是安全环保管理的正解正法。人既是安全的最重要建设因素、也是事故的最主要肇事因素,这就需要从根子上重视职业准入制度的建设,重视职业教育培训,打造一支对标国际的职业化产业人才队伍。针对硝化、氯化、光气化、氟化、加氢、重氮化等关键危险工艺,应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步伐,尤其应推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加快落地应用,实现危险工艺的安全重塑。对企业和园区来说,将安全环保视为第一生命线应该得到更全面彻底的贯彻落实。

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升级战略

(本期智库研报由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原创出品,由崔学军、刘全昌、曲京佳、张香、常婷婷执笔撰写。智库研报版权归中国化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和授权不得擅自商业目的转载使用,否则本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1、多重因素驱动印度石化行业快速扩张

2、国际石化行业正在广泛地借AI谋发展

3、石化行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增扩产能热度不减 高端产品短板待补

4、今年国内石化企业普遍遭遇减利“寒冬”


关键词:石化行业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